來源:湖南金融日期:2025-08-18
近期,隨著黃金市場的熱度攀升,不法分子通過門店以銷售返利、延期交付、溢價回收等方式開展經營活動,相關行為可能涉嫌非法集資,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由于其隱蔽性強,廣大群眾容易上當受騙,為此,溫馨提醒廣大群眾要高度警惕黃金領域非法金融活動,謹防財產損失。
一、常見黃金投資領域騙局
(一)黃金托管騙局。某些黃金珠寶公司門店以“存金生息”“保本炒金”為噱頭,利誘消費者在購買黃金后不提取金條實物,而是與門店簽訂收購、委托等合同,由門店代為保管,并承諾給予高額收益,且明顯高于銀行同期利率,到期后可續簽或退還金條實物。但實際上,這些門店往往不具備托管資質,到期后投資者可能面臨血本無歸的風險。
(二)租賃返利騙局。某些黃金珠寶公司門店利誘消費者在購買黃金珠寶后,不提取實物,而是同從事租賃業務的公司(通常與黃金珠寶公司有關聯)簽訂黃金珠寶的租賃合同,在合同中約定由租賃業務公司定期給予客戶固定的租金回報,但實際上并沒有真實的黃金交易,只是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維持資金鏈,屬于典型的“龐氏騙局”。
(三)虛擬投資騙局。不法分子通過設立虛假黃金交易平臺、偽造黃金投資產品等,利用“高回報、穩賺不賠”等話術吸引投資者,違背黃金市場正常收益規律,并通過后臺操控數據,讓投資者誤以為盈利,制造“合法平臺”假象,誘導追加資金,騙取資金后便卷款跑路,但投資者僅憑合同和線上交易憑證無法追回損失。
二、風險提示
(一)認準持牌機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黃金資產管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銀辦發〔2018〕215號)規定,黃金資產管理業務是指銀行、信托、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接受投資者委托,將受托的投資者財產投資于實物黃金或黃金產品的金融服務。各類黃金珠寶公司不具備此類資質,不能發起設立黃金資產管理產品。
(二)核查托管登記。對黃金資產管理產品投資的實物黃金應當進行登記托管,登記托管服務僅限金融機構和經國家批準的黃金交易場所提供,黃金珠寶公司及所謂的托管公司不具備托管資質,其宣傳的“黃金托管服務”只是非法集資的幌子。
(三)采取合法方式。國內合法的黃金投資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在正規金店或銀行購買實物黃金;二是在銀行購買黃金積存產品,客戶可擇機提取實物黃金或變現;三是在證券賬戶或銀行購買黃金ETF,即黃金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四是通過期貨公司等正規渠道購買黃金期貨合約。除此之外,其他多數投資渠道隱藏巨大風險。
(四)警惕高息誘惑。投資者應培養正確的投資理念,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對“穩賺不賠、保本保收益”等話術保持高度警惕,自覺抵制高息誘惑,避免陷入黃金投資領域非法金融活動陷阱。
黃金投資領域非法金融活動花樣繁多,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騙取錢財,請廣大群眾務必提高警惕。若發現身邊存在相關線索,請及時向金融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舉報,共同維護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