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充分發揮審計“經濟體檢”和“治已病、防未病”職能作用,市審計局立足農業農村審計工作實際,聚焦“立項、科技、質量、成果”四大關鍵,精準破解審計難題、提升監督效能,為全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
精準錨定審計方向,筑牢立項根基。堅持把精準立項作為農業農村審計的“先手棋”,緊扣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糧食安全、鄉村產業振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惠農補貼發放等重點領域。通過“下沉式”走訪調研、多部門會商研判、大數據風險篩查等方式,全面摸清涉農資金流向、項目實施現狀及群眾關切熱點,建立農業農村審計項目儲備庫??茖W編制年度審計計劃,優化資源配置,避免重復審計,確保審計項目既貼合政策導向,又直擊治理堵點,實現“立項準、靶向明、覆蓋全”的工作目標。
科技賦能審計實踐,提升監督質效。深化“科技強審”理念,加快農業農村審計數字化轉型步伐。一方面,打通財政、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民政等部門數據壁壘,歸集涉農資金、項目審批、土地流轉、人口信息等多維度數據,構建一體化智慧審計數據平臺,實現數據“一次歸集、多維應用”;另一方面,創新運用大數據分析、無人機航拍、地理信息比對等技術手段,搭建資金流向追蹤、項目合規性核查、補貼發放精準度校驗等智能審計模型,推行“云端數據分析+現場實地核驗”的協同模式,破解農業農村領域項目分布散、核查難度大、傳統審計效率低等難題。目前,全局涉農審計項目大數據應用占比達80%以上,疑點識別精準度顯著提升,審計效率較傳統模式提高40%。
嚴把全流程質量關,夯實工作保障。建立“全鏈條、多層次、閉環式”質量管控體系,筑牢審計工作生命線。在審計實施前,開展政策法規專題培訓和審前調查,細化審計實施方案,明確操作標準和質量要求;審計過程中,嚴格執行審計取證、工作底稿編制、三級復核等制度,推行“項目導師制”和“交叉復核”機制,通過“老帶新、強帶弱”提升審計人員專業素養,確保審計證據確鑿、定性準確;審計結束后,加強審計報告審核把關,規范文書格式和表述,開展優秀審計項目評選,以評促改、以評促優。同時,強化審計現場廉政風險防控,壓實各層級質量責任,確保審計工作合法合規、客觀公正。
深化成果轉化運用,放大治理效能。堅持“審計查出問題”與“推動解決問題”并重,構建審計整改閉環管理機制。建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銷號清單”四維管理模式,明確整改責任主體、整改時限和驗收標準,實行“周跟蹤、月調度、季通報”,定期開展整改“回頭看”,嚴防紙面整改、虛假整改。深入剖析審計發現的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從體制機制層面提出針對性強、可操作的審計建議,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健全與紀檢監察、巡察、行業主管部門的協作聯動機制,完善線索移送、信息共享、成果共用制度,形成監督合力,推動審計成果從“問題整改”向“制度完善、源頭治理”延伸,切實發揮審計在促進農業農村領域規范管理、防范風險、提升治理效能中的重要作用。



當前位置 :
甘公網備案:甘公網安備620702020001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