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高臺縣林業和草原局日期:2025-09-24
高臺縣以“三北”工程攻堅戰為牽引,按照“南保水土、北御風沙、中建綠洲”的生態建設思路,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系統推進防沙治沙和沙化土地綜合治理,促進林草建設擴面提質增效,全縣防沙治沙成效顯著。
統籌安排,高位推動落實。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堅持把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同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部署、同安排、同推進。縣級總林長簽發《關于全力以赴推動“三北”工程攻堅戰取得重要成果的令》,縣林草局組建項目工作專班,掛圖作戰推進“三北”工程重點項目。健全完善項目包抓、現場督導、定期調度工作機制,有序推進項目設計、審核、報批、招標采購及施工監管各環節,構建起責任明確、執行有力的項目建設推進機制,確保防沙治沙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聚焦重點,強化項目建設。以北部和中部沙區治理為重點,采取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配套、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對西沙窩、胭脂堡灘、鹽池灘3個風沙口和新壩鎮、羅城鎮退化草原的治理力度。統籌推進黑河流域林草沙綜合治理、張掖市高臺縣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鞏固防沙治沙成果等8個重點項目,完成建設任務51.47萬畝。制定印發《高臺縣國土綠化行動(2025-2030年)若干措施》,積極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全縣建設農田林網49.5公里、544畝,完成22個村綠化美化,栽植苗木6828株,完成義務植樹72萬株。
科技賦能,助力高效治沙。大力推廣機械壓沙固沙、灌木機械平茬、無人機飛防等科技應用,鞏固發展梭梭低密度造林、注水鉆孔造林等實用技術,探索開展“淺埋滴灌”節水、帶狀治沙造林以及肉蓯蓉接種栽培生態產業化項目,進一步提高了防沙治沙成效。強化種苗等物資供需信息引導服務,布局建設保障性苗圃和林木良種基地,強化耐干旱、耐鹽堿、耐瘠薄優良樹種草種的選育推廣,切實保障林木成活率。配套完善滴灌管網、中水再利用等灌溉系統,探索推廣沙區“簡易水車+蓄水池+離心泵+水管”造林灌水模式,沙區植被成活率達80%以上,為沙區治理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強化管護,鞏固治理成果。不斷完善“四單一函一通報”林長制工作制度,全面推行“林長+林草濕沙管護員+林草科技員+警員+監督員”網格化管護,配備公益林管護員38名、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巡護員4名,明確436名林長職責,縣鎮村三級林長開展常態化履職巡林1.58萬人次,做到管護責任不落空、措施不斷檔。加強西沙窩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管理,配套建設沙區巡護作業道路、巡護車輛和電子監控設施,保護和鞏固沙區項目建設和生態治理成果。嚴格執行林木采伐管理、林草地審核審批等制度,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林草植被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行為,維護沙區生態安全。
做優產業,帶動群眾增收。圍繞“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理念,以國有高臺縣三橋灣林場、共裕農林牧公司等特色林果基地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肉蓯蓉、優質梨等經濟林果產業,實現生態改善和經濟發展相得益彰。加強科技支撐引領,深化標準化生產管理,引進豆梨等新品種3個,引進Y字型果樹修剪整形技術等新技術3項,完成林業科技推廣項目5項,推廣總面積6000畝,建立縣級科技示范點4個。圍繞交通干線、荒漠戈壁等重點區域,發展綠色產業和生態經濟,持續推動林果產業做大做強,栽植葡萄、優質梨等特色經濟林9.73萬畝,實現經濟效益2.1億元。(供稿:高臺縣林業和草原局 張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