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局職業能力建設與農民工工作科日期:2025-09-18
我市將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推動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金鑰匙”,通過構建體系、精準施訓、多元評價三大舉措,激活人才發展“一池春水”,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立柱架梁,構建“立體化”育才新生態
針對培訓資源分散問題,我市創新構建了以培黎職業學院為“龍頭”引領、多所中職技工院校為“補充”支撐、眾多民辦機構和企業培訓中心為“骨干”覆蓋的“1+N+X”職業培訓組織實施體系,形成了層次分明、資源共享的培訓網絡。強化“兩目錄一清單”(機構目錄、工種目錄、補貼清單)精準管理,將養老護理員、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等13個職業及“照料老年人”“保姆”2個專項能力項目納入補貼范圍,按工種給予600-1200元/人的補貼,以“真金白銀”引導和激勵勞動者參與技能提升。
按需滴灌,打造“品牌化”培訓新模式
堅持“市場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深入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和品牌培育專項行動。靈活定制培訓內容與時長,重點打造了“安馨康護”“棗鄉妹”“高臺巧娘”等一批叫得響、信得過的本土家政服務培訓品牌。培訓聚焦農村轉移勞動者、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精準提供養老護理、健康照護等市場急需技能培訓,有效提升了就業競爭力和服務品質。今年以來,已開展康養服務類培訓1792人次,品牌效應日益顯現。
暢通渠道,完善“多元化”評價新機制
為打破職業發展“天花板”,我市著力拓寬技能人才成長通道。針對緊缺職業,擴大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征集范圍,積極備案第三方機構。目前已備案養老服務類社會評價組織17家、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機構5家,構建了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為從業人員提供了便捷、規范的技能等級認定服務。至目前,已完成康養類職業技能等級認定1143人,有效激發了人才活力,暢通了從“工”到“匠”的成長路徑。

下一步,我市將持續優化政策環境,深化產教融合,強化品牌建設,完善評價激勵,努力打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家政服務人才隊伍,為“一老一小”幸福生活提供更加堅實的人力支撐。(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