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日期:2025-08-29
近日,張掖市行政復議機構成功調解兩起因建設項目占用河道內開荒地引發的行政爭議,促使申請人與行政機關達成雙贏協議,實現從“劍拔弩張”到“握手言和”的轉變。爭議的化解是我市貫徹落實新行政復議法、深化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的生動注腳。

項目占地起糾紛
2024年,張掖市某縣實施水質提升項目,需占用何某等4戶農民開墾的40余畝土地。因對土地性質及補償標準認識不一,雙方未能達成補償協議。4戶農民要求縣政府履行補償職責未果后向張掖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復議介入止紛爭
面對重點工程推進與群眾權益保障的利益交織,市司法局未簡單裁決,而是迅速厘清雙方訴求,剖析利益關系,判斷處理方式,選擇化解路徑。申請人希望收回多年墾荒投入,政府希望項目順利推進,復議人員積極搭建溝通橋梁,既引導群眾認清土地權屬和項目公益性,也促請政府充分考慮歷史因素和群眾利益。經多輪協調,在雙方互諒互讓基礎上,就補償標準、數額及支付方式達成一致,并在復議機構監督下,4戶農民順利拿到補償款80余萬元。

“四項機制”撐起爭議化解新格局
這起案件的成功處理,是張掖市縣區兩級行政復議機構貫徹落實新行政復議法,推進行政爭議實質化解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張掖市著力構建“四項機制”,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
一是搭建平臺,聚力推動行政爭議實質化解。
設立行政爭議協調化解中心,明確中心負責人、運行方式、工作職責等,在法院、檢察院、信訪等部門參與下全力推動中心實質化運行。目前,全市共設立行政爭議協調化解中心7個,推動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32件,行政復議案件調解率達29%,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
二是府院聯動,協同推進行政爭議源頭預防。
建立行政復議機構+法院+執法部門的“1+1+N”聯動會商機制,加強行政復議、行政審判、執法監督與行政執法工作的協調聯動,促進依法行政水平有效提升,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行政爭議發生。上半年,全市新收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實現“雙減”。行政復議案件同比下降28.19%。
三是強化聽證,全力架起官民溝通連心橋。
嚴格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參加聽證、參與調解、對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發表意見等制度,實現“關鍵少數”“出聲出力”、當面“拍板”解決關鍵問題,讓人民群眾在復議程序中真切感受到平等、公正和法治政府的誠意與效率。今年以來,行政機關負責人參加行政復議聽證持續保持在100%。
四是加大監督,有效筑牢長效治理防火墻。
嚴格落實行政復議法規定的約談、通報批評及行政復議意見書等糾錯監督機制,以“辦結一案、規范一片、治理一域”為目標,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今年以來,通報全市行政復議案件情況3次,向被復議的行政機關制發行政復議意見書3件,向其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抄告糾錯案件2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