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日期:2025-09-22
近日,張掖市審計局積極開展縣區主要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圍繞土地、水資源、礦產、林草以及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落實等重點方面,通過審計監督維護生態本色,推動縣區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精準錨定審計重點,聚焦“責”與“效”。緊扣縣區主要領導干部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責任履行,以“責任”落實和“績效”達成為雙主線精準錨定審計重點。聚焦土地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關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政策執行、違規占用耕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等問題。圍繞水資源管理,審計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河湖長制落實、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情況,揭示水污染防治和資源監管中的短板。同時,關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合規性、森林草原資源保護修復成效,以及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項目推進過程中的生態保護措施落實和國土空間管控要求執行情況,推動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同共進。
創新審計方式方法,打通“堵”與“難”。堅持“科技賦能”與“實地核查”雙輪驅動。一方面,充分運用衛星遙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統及數據分析平臺,對比土地利用現狀變化、林地草地覆蓋率動態、礦產資源開采區域地形地貌變動、河道水域岸線狀況等,精準識別非法占地、非法采礦、林地損毀、河道侵占等疑點圖斑,提升審計線索篩查效率。另一方面,深入礦山、林區草地、河道治理工程、土地復墾項目等一線現場,通過實地勘測、調閱礦權檔案、核對工程資料及生態修復記錄等方式,對政策落實效果和資源資產管理績效進行穿透驗證,確保審計結論客觀可靠、精準揭示現實梗阻。
強化審計成果運用,做實“改”與“建”。持續強化成果運用效能,扎實做好“整改”與“機制建設”兩篇文章。始終堅持“邊審計、邊建議、邊督促”的工作方針,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各類問題建立完善的問題清單和整改臺賬,動態向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反饋溝通,推動形成問題整改的閉環管理機制,確保每個問題都明確責任主體、制定整改措施、限定完成時限。同時,注重從體制機制層面深入剖析問題產生的根源,針對性地提出既符合實際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審計建議,推動被審計單位舉一反三、建章立制。(劉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