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日期:2025-09-24
近年來,張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積極發揮部門職能,整合各類資源,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助力國防教育走深走實,取得了顯著成效。
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建強國防教育陣地。提請市委研究出臺《烈士紀念設施規劃建設修繕管理維護工作實施方案》《張掖市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若干措施》,將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等4處烈士紀念場館、山丹縣烈士陵園等13處陵園和11座零散烈士墓納入烈士紀念設施建設管理保護“十四五”規劃。開展縣級及以下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專項整修行動,對17處脫管失管的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明確管護責任,對16處縣級以下紀念設施和零散烈士墓開展搶救式保護修繕。2019年以來,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修繕維護資金3550多萬元,多渠道自籌資金1080多萬元,全覆蓋修繕烈士紀念設施。積極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爭取到坦克、火炮、戰斗機等退役武器裝備50余件用于各紀念館和張掖市綜合實踐學校等國防教育基地的展陳,全市烈士紀念設施硬件條件明顯改觀,烈士紀念場館面貌煥然一新,國防宣傳教育功能進一步提升。
深挖紅色資源內涵,構筑國防教育根基。搶救性挖掘革命先烈事跡,編撰《張掖烈士英名錄》,收錄張掖籍烈士475名,編撰烈士事跡47篇、紅色故事62篇。拍攝制作參戰老兵專題訪談紀錄片《榮光——追憶戰火紛飛的往事》,口述歷史,緬懷烈士,為國防教育注入“張掖印記”。在政府門戶網站設立“張掖英烈”專欄,建成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梨園口戰役紀念館、高金城烈士紀念館、石窩會議紀念館4個網上VR實景紀念館,瀏覽參觀累計達73萬余人,網上留言7.4萬余條。指導英烈講解員隊伍,常態化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體講述英烈故事、開展網絡宣講,讓全民國防意識借助網絡載體浸潤社會公眾心田。結合清明節、烈士紀念日等節點節日,廣泛開展“追尋先烈足跡”“我身邊的英烈”等系列宣傳活動,持續開展“清明祭英烈”和“9·30”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讓英烈精神在張掖大地廣為傳唱。積極邀請張掖艦官兵來張互訪,組織全市黨政機關邊海防形勢報告會3次,進一步強化了干部群眾國防意識。
發揮退役軍人優勢,聚合國防教育力量。遴選8名優秀退役軍人,到中小學擔任國防教育輔導員,定期開展國防教育,激發青少年報國熱情。結合“兵教師”推薦選聘工作,積極為張掖市綜合實踐學校推薦優秀“兵教師”6名,將7名退役軍人安置到高金城烈士紀念館、臨澤梨園口戰役紀念館擔任講解員,為開展國防教育奠定了人才基礎。結合基層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建設,設立國防宣傳專欄,懸掛十大英模掛像,廣泛開展國防知識宣傳,引導退役軍人積極加入基干民兵隊伍,壯大了人民國防力量。充分挖掘張掖市綜合實踐學校國防教育典型事跡,推薦入選“隴原最美退役軍人集體”。年均投入200萬元以上,常態化開展立功受獎送喜報、為現役、退役軍人家庭懸掛光榮牌和困難退役軍人幫扶援助活動,組織駐地、駐訓部隊官兵家屬開展“擁軍有你·千名軍屬樂游張掖”活動,持續開展最美退役軍人選樹宣傳活動,激發有志青年參軍報國、獻身國防的熱情。
開展老兵宣講活動,創新國防教育載體。深入開展“老兵永遠跟黨走——老兵宣講”主題實踐活動,積極推動“百人百場宣講”,深入機關、軍營、社區、鄉村、校園,采取故事化講述、全媒體傳播、多渠道展示、互動式學習,用身邊人、親歷事,追憶戰斗歷程、講述軍營故事、宣講黨的理論、弘揚光榮傳統、激勵擔當作為。近三年來,開展宣講活動324場次,受教育干部群眾3.55萬余人,宣講視頻網絡播放量12萬余次,2024年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被省委宣傳部通報表揚為“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通過為優秀退役軍人提供展示平臺,彰顯其“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的精神風貌和價值,以鮮活的故事、真實的情感增強國防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在全社會營造了崇尚英烈、關愛烈屬的濃厚氛圍。
高效完成保障任務,豐富國防教育內涵。市軍供站作為“擁軍支前”的重要窗口,始終堅持“為部隊服務、為國防建設服務”的宗旨,緊緊結合新時期部隊保障需求,著力實施基礎設施設備改造升級,先后投資1500余萬元,完成設施設備維修改造,升級后可一次性容納1000至1500人同時就餐,一次性滿足200人住宿,2小時內滿足200人洗浴?;I措資金150多萬元,率先在全省建成軍供保障信息管理系統,大幅度提升軍供保障信息化水平和快速反應能力。圍繞部隊跨區機動和實戰化訓練需求,及時修訂完善應急保障預案,不斷探索創新保障供應模式,建立7個社會化保障點、4個物資保障點,高質量完成了區域內部隊機動、訓練等多樣化軍事任務的供應保障,得到了過往部隊官兵的一致好評。市軍供站連續三輪被評為“全國重點軍供站”。
精準落實各項待遇,凸顯國防教育質效。緊緊圍繞“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這一目標,積極開展國防教育知識宣傳普及,全面提高全局干部職工國防動員意識。強化軍地協作,形成統籌推進、分工負責、部門聯動、合力落實的良好工作格局,高標準服務部隊備戰打仗。適時對全市退役軍人信息進行認真采集并建檔立卡,確保信息的完整準確,精準掌握人員底數。充分發揚擁軍優屬光榮傳統,認真落實榮譽激勵機制,圍繞“后路、后院、后代”,扭住“所想、所需、所盼”,高標準完成退役軍人移交安置任務,適時舉辦退役軍人及隨軍家屬專場招聘會,精準發放義務兵家庭優待金、一次性獎勵金以及各類撫恤補助資金。立足本地實際,不斷拓展優待證使用場景,有效提升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的榮譽感和社會尊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