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幼動態】山丹縣婦幼保健院“五色”護航織密孕產婦安全“防護網”'>
來源:山丹縣婦幼保健院日期:2025-09-25
山丹縣婦幼保健院聚焦孕產婦全周期健康管理,圍繞“孕產婦五色分級管理”模式,通過“精準分類、動態監測、協同處置、暖心服務”四維舉措,將風險防控貫穿孕期、分娩、產后全流程,全力保障母嬰安全,為縣域孕產婦撐起“安全傘”。
精準分類:給孕產婦貼上“健康色標”
“第一次產檢就拿到了‘綠色’健康卡,醫生說我的身體狀況很穩定,還詳細講解了不同顏色對應的注意事項?!眲傋鐾戤a檢的準媽媽曹女士說。我院醫院依據孕產婦年齡、孕周、既往病史、產檢結果等指標,將孕產婦劃分為“綠、黃、橙、紅、紫” 五類:“綠色”代表低風險,常規管理即可;“黃色”為一般風險,需加強產檢頻次;“橙色”屬較高風險,需由多學科團隊聯合評估;“紅色”是高風險,實行“一人一策”重點管控;“紫色”特指傳染病孕產婦,需專項隔離與治療。通過“一人一檔一色標”,讓孕產婦風險等級“可視化”,為后續管理提供精準依據。
動態監測:讓風險管控“跑在前面”
“醫生特別負責,每周都會電話隨訪,還提醒我按時做胎心監護,有任何疑問都能隨時咨詢,特別安心。”家住位奇鎮的 “橙色”風險孕產婦劉女士,對醫院的動態管理服務十分認可。為避免風險“漏管”,我院建立“線上+線下”動態監測機制:線上通過“孕產婦健康管理者”,為孕產婦推薦專業對口的醫生進行一對一指導,由專人實時解答疑問,推送孕期保健知識;線下組建“孕產婦健康隨訪隊”,對“黃、橙、紅”色風險孕產婦,分別按照每月1次、每兩周1次、每周1次的頻次開展隨訪,監測身體指標、評估風險變化。一旦發現風險升級,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增加隨訪頻次,調整管理方案,今年以來已累計為 20余名風險孕產婦及時調整干預措施,有效降低不良妊娠風險。
協同處置:搭建多部門“救援通道”
“從發現胎兒心率異常到轉診至市級醫院,只用了45分鐘,醫護人員配合緊密、行動迅速,我們還未出發,市級醫院的專家們已經在急診等候,也做好了相應的救治準備……”回憶起緊急轉診經歷,“紅色”風險孕產婦張女士仍心有余悸。為應對突發情況,該院構建“院內+院外”協同處置體系:院內成立“孕產婦危急重癥救治小組”,整合產科、兒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力量,24 小時待命;院外與省婦幼保健院(甘肅省中心醫院)、河西學院附屬張掖市人民醫院建立“綠色通道”,當遇到高風險孕產婦需緊急救治時,可快速對接上級醫院,同時安排專人全程跟進,確保轉診無縫銜接。截至目前,我院孕產婦危急重癥救治成功率達 98%。
暖心延伸:把服務送到“月子門口”
“出院后三天,醫生就上門給我和寶寶做產后的相關檢查評估,還指導我怎么給寶寶喂奶、做撫觸,給我答疑解惑,解決了很多育兒難題。”產后媽媽李女士說。我院將孕產婦管理服務延伸至產后階段,提供個體化產后隨訪服務:“綠色”孕產婦產后七天內上門進行常規產后康復評估、新生兒健康檢查,并提供母乳喂養指導、心理疏導等服務;“黃、橙、紅”色孕產婦,產后醫護人員在上門開展以上服務的同時還會給予相關疾病、用藥方面的指導,針對預后不理想的患者我院還與多家上級醫療機構合作,解決準媽媽們的后顧之憂;開設“產后康復中心”,為孕產婦提供中藥督脈熏蒸、盆底肌修復、腹直肌分離治療等特色服務,幫助產婦快速恢復健康。今年以來,已為 200余名產婦提供產后延伸服務,讓產后并發癥發生率大大降低,最大程度提高了產后媽媽的生活質量。
孕產婦“五色”分級管理,是國家衛生健康委為保障母嬰安全、規范孕產婦風險管控而提出的重要工作機制,是全國各級婦幼保健機構落實母嬰安全保障行動的核心遵循。這一機制通過“綠、黃、橙、紅、紫”五色直觀劃分風險等級,從制度層面破解了縣域孕產婦管理“底數不清、重點不明、響應滯后”的痛點,既讓低風險孕產婦獲得規范、高效的常規保健服務,避免醫療資源浪費,又能將優質資源精準投向中高風險人群,確保風險隱患早識別、早干預、早處置,從源頭上筑牢母嬰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更是縣域落實國家母嬰安全策略、提升婦幼健康服務均等化水平的關鍵實踐路徑。
下一步,我院將持續優化孕產婦五色分級管理模式,通過對口幫扶、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等方式加強基層醫務工作人員孕產婦管理方面的力度,提升鄉鎮衛生院分級管理能力;開展 “孕期健康科普進社區”活動,提升孕產婦自我保健意識;堅持“送出去、請進來”,持續對接上級醫院,讓本院醫師可以赴上級權威醫療機構進修學習,也通過萬名醫護下基層等項目將上級醫療機構的專家老師請進來。我院全力構建“孕前預防、孕期管控、產后保障”的全周期母嬰安全服務體系,使社區、鄉鎮、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聯動,形成從預防、監測、到救治的閉環管理,為縣域孕產婦與新生兒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