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期
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8月22日
★ 市司法局加強規范化建設提升行政復議質效
★ 市統計局三管齊下提升新入庫企業數據質量
★ 肅南縣守好文化遺產根脈奏響文旅融合新樂章
【工作動態】
市司法局加強規范化建設提升行政復議質效。??一是暢通申請渠道。在司法所、政務服務大廳等地設置行政復議代收點,推廣“隴原微復議”小程序,方便群眾申請和參加。優化申請受理流程,秉持應收盡收、存疑先收、容缺受理原則,落實一次性告知制度,確保群眾申請“零障礙”。上半年,全市復議訴訟收受案比達到1.56。二是深化爭議調解。行政復議機構和復議人員扎實開展案前調解、案中協調、案后疏導全過程調解,深化行政爭議協調化解中心與法檢、信訪等部門的良性互動。上半年,行政復議申請受理審查期間調解化解行政爭議9件,案件審理期間調解化解40件,調撤率達29%。三是強化監督糾錯。堅持有錯必糾、抓前端治未病,對發現的違法或不當執法等共性問題,通過制發行政復議意見書、建議書等方式,督促行政機關主動糾錯,系統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上半年,全市行政復議糾錯率15.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95個百分點。四是優化涉企服務。行政復議機構優化涉企行政復議案件審理方式,對涉企案件簡案快辦、繁案精辦,通過實地調查、組織案件聽證會,邀請專家論證分析、參與調解等方式,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上半年,全市辦理涉企行政復議案件21件,為企業挽回損失8.25萬元。(市司法局??田婧)
市統計局三管齊下提升新入庫企業數據質量。??一是精準培訓提能力。圍繞工業總產值、營業收入等核心指標的計算方法、統計口徑、取數來源等關鍵內容,對企業統計人員進行“點對點、面對面”輔導,有效提升其業務素質和規范化填報水平,為提高源頭數據質量打下堅實基礎。二是深查細核保質量。嚴格按照核查程序,采取“查憑證+看現場”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檢驗企業填報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查憑證”即重點核查納稅申報表、財務報表、生產記錄臺賬、出入庫單據等原始憑證資料,逐一比對上報數據與原始憑證的一致性,確保“數出有據、來源可溯”。“看現場”即深入企業生產車間、倉庫等場所,實地了解生產設備運轉情況、原材料及產成品庫存狀態,直觀掌握企業實際生產經營規模與填報數據的匹配度。三是普法宣傳守底線。在核查與培訓過程中,將統計法律法規宣傳貫穿始終,強化企業依法統計責任意識。向企業負責人和統計人員詳細宣講解讀統計法律法規,特別是關于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報送統計資料的義務規定,促其強化使命擔當、弘揚依法統計精神。(市統計局??梁子佳)
肅南縣守好文化遺產根脈奏響文旅融合新樂章。??一是健全機制強化保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性文件,頒布實施《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構建起“政策 + 法規”雙重保障體系。近三年累計爭取非遺補助271萬元,為保護工作注入“資金活水”。二是摸清家底精準保護。通過座談、走訪、影像記錄等方式,對30余項非遺項目開展搶救性普查,收集有價值線索40余項,調查未列入名錄項目14項。啟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野外調查,建立文物資源數據庫并與國土空間規劃系統共享,為文物保護“精準施策”提供數據支撐。三是加強傳承有效利用。公布縣級非遺名錄43項,認定各級傳承人182名。建成國家級“裕固族服飾”傳承基地2個、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6個,6個民俗展廳入選省級“歷史再現工程?博物館”名錄。縣非遺中心、裕固族博物館等基地年均接待游客4萬余人次。四是拓展路徑融合發展。在4A級景區推出民族歌舞演藝、傳統技藝展示、非遺產品展銷等文化體驗項目,實現文化保護與旅游發展互促共進。引導非遺工坊(裕固族服飾、刺繡)向規模化、品牌化發展,裕固族服飾工坊入選文旅部“非遺工坊典型案例”。開發特色旅游文化產品200余種,刺繡荷包等文創產品成功入選故宮博物院殘疾女性非遺文創展。(肅南縣政府辦??王榮文)
【要情信息】
●《張掖市地下水管理條例》獲批并即將施行。經張掖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并報請甘肅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批準,《張掖市地下水管理條例》將于2025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條例》作為全省首部市級層面在地下水管理領域的法規,旨在壓實各方管理責任、規范取用水行為、強化全過程監管,防范化解水安全風險,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著力解決我市地下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水平。(市水務局??馬友琴)
●我市在2025年“數據要素×”大賽中獲佳績。近日,2025年“數據要素×”大賽甘肅分賽圓滿落幕,由市數據局、市應急局推薦,中電萬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申報的“數據融合應用賦能應急指揮調度‘一網統管’”項目斬獲應急管理賽道一等獎,張掖市數據局獲評“優秀組織獎”。 (市數據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