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
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9月12日
★ 我市“五化同步”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
★ 高臺縣“三措并舉”推動河長制工作落地見效
★ 肅南縣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牧業發展活力
【工作動態】
我市“五化同步”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一是清單化明確責任。印發《2025年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形成“八大行動+53項重點任務”工作體系,逐項明確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并成立12個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確保年度目標任務可操作、能落地。二是立體化排查隱患。堅持常態檢查和重點管控相結合,上下聯動強化監管,共排查整治問題隱患12553項,責令停產整頓企業4戶。邀請30名專家對63戶礦山、危化品、工貿領域重點企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診斷整改隱患1544項。推動1043戶生產經營單位建立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報告并整改事故隱患1236項。三是閉環化整治問題。跟進整改各級反饋的1285項問題,強化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嚴格落實重大事故隱患企業主要負責人、縣區行業主管部門、市直行業主管部門、市級督查組、安全生產專家“五方共核”機制和“企業申請、縣區驗收、部門復核”要求,實行穿透式核查、閉環式銷號。四是法治化監管執法。對存在重大隱患和突出問題的12家企業進行“一案雙罰”、追責問責,落實罰款45.7萬元,責任追究10人。召開全市礦山生產安全事故反思培訓會和安全生產工作約談會,約談相關政府、部門、企業。拍攝制作警示片2期,公開曝光30多家生產經營單位。五是多元化宣傳教育。深化安全宣傳“五進”活動,組織開展應急安全防災知識競賽。舉辦全市重點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能力提升2個專題培訓班和2025年“應急第一響應人”能力提升暨“五小練兵”培訓班,著力提升安全防范意識和應急處突能力。(市應急局??常薇)
高臺縣“三措并舉”推動河長制工作落地見效。??一是織密智慧監測網。聚焦河湖監管單一問題,建成“三維四域多視角”監管體系,在重點河段架設風光互補監控設施47套,構建“實時監測、自動鎖定、系統派單、分級處置”閉環機制,實現河湖動態監管無死角。同步推進“空天地”一體化監測,增設視頻監控、架設無人機巡航基站,創新打造“AI河長”治理模式,以科技賦能河長制落地。二是筑牢防洪安全線。推進黑河、山水河治理工程,打通南部山區4條防洪通道,重點整治金河灣農牧區及天城、侯莊等災害頻發點與防汛薄弱點。按“分區分段、逐年爭取”原則推進18條防洪通道建設,對不符合政策導向的城鎮防洪項目科學調整,系統補齊防洪短板。沿渠道布設蓄水設施,復制“港灣式”泵池,推動三清、友聯等五大灌區渠系連通及水庫貫通,新增調蓄能力3000萬立方米以上,從“被動防汛”轉向“主動防御”。三是激活水域新活力。爭取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推進大湖灣片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馬尾湖庫區荒漠化治理,在東北戈壁修復區、南部水源涵養區等區域謀劃水關河、木頭溝等7個生態項目,構建“一心二軸多片區”水土治理體系。同步通過智慧水務平臺實現水資源“云管理”,上線“一碼通”手機端,推動地下水在線監測、地表水遠程調配。上半年,全縣地下水用量同比減少980萬立方米,地下水位連續三季同比上升,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高臺縣政府辦??陳圓圓)
肅南縣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牧業發展活力。??一是推進集體經濟公司化運營。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擴大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革試點范圍,17個市、縣級試點村組建18個村集體公司,實現集體經濟規模化、市場化運作。目前,全縣10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其中74個村突破10萬元,集體經濟“造血”能力顯著增強。二是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構建“家庭經營+合作聯合+社會化服務”的復合型經營體系,全縣登記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371家,聯結小農戶1953戶,占農戶總數的35.03%,累計創建國家級示范社5家、省級26家、市級88家、縣級121家。登記家庭農場1056家,培育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69家、縣級90家,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經營主體格局。三是創新社會化服務模式。針對小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需求,推出“鏈條式”精細化托管、“菜單式”多樣化托管、“聯盟式”多元化托管服務,培育農機植保類合作社、專業服務大戶等社會化服務組織12家,帶動小農戶300多戶,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率達60%。皇城鎮紅旗村創新“資產承租+資源流轉”模式,推行“千頭肉牛托養”,農牧民年增收320多萬元,村級集體經濟年增收14萬元。(肅南縣政府辦??王強)
【要情信息】
●我市新增國家地理標志產品8件。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公告,“張掖葡萄”“高臺辣椒干”“高臺黑番茄”“高臺河西豬”“高臺胭脂雞”“肅南牦牛”“肅南馬鹿鹿茸”“肅南甘肅高山細毛羊”8件農產品地理標志被成功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至此,我市地理標志總量增加至20件。(市市場監管局??赫倩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