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期
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10月23日
★ 市生態環境局強化土壤污染治理筑牢食品安全“耕”基
★ 市財政局構建“三維貫通”機制提升財會監督質效
★ 肅南縣打造游客服務“暖心線”護航全域旅游發展
市生態環境局強化土壤污染治理筑牢食品安全“耕”基。??一是強化農用地分類管控。對安全利用類耕地,積極推廣機械深翻、增施有機肥等科學措施,全面提升土壤質量,確保農用地安全利用;對嚴格管控類耕地,按照管控要求調整種植結構,在守住土壤安全底線的同時,保障農民合法收益,實現生態保護與農業發展協同推進。二是常態化開展農灌水質監測。將農田灌溉水質監測納入年度生態環境監測計劃,重點對9個灌溉規模10萬畝及以上的大型灌區、5個一般中型灌區、13個重點中型灌區開展定期水質監測,確保所有農灌水指標全面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要求,從源頭防范水質問題影響食品安全。三是強化重點企業動態監管。建立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動態名錄,將21家企業納入重點監管范圍。通過加強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指導并監督企業常態化開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嚴格要求企業按頻次完成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監測,實時掌握企業周邊生態環境狀況,堅決防范因企業違法排污、污染物滲漏等問題引發的土壤、地下水污染。四是推動涉重企業減排。嚴格監督3家涉重金屬企業落實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通過對生產線及原料堆場全封閉改造,深度治理無組織粉塵排放;實施工業爐窯廢氣治理設施提升改造,有效削減鉛等重金屬排放量。積極引導企業通過優化廢水處理工藝、提高生產用水回用率等措施,減少重金屬排放對土壤造成的污染。(市生態環境局??車宗奇)
市財政局構建“三維貫通”機制提升財會監督質效。??一是橫向協同凝聚監督合力。建立健全協同監督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審議財會監督重要制度和年度重點工作。指導各縣區完善本級政府統一組織、財政部門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席會議機制,推動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實現信息互通、行動協同、成果共享。二是縱向聯動提升監督效能。創新完善與縣區財政部門的信息共享、工作會商機制,重點加強基層“三保”、政府債務、轉移支付等重大政策和重點資金的聯合監管。優化財會監督考核評價體系,將考評結果納入領導班子年度考核和重點工作評價體系,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確保各項監督職責落實到底。三是貫通協調放大監督效應。指導各縣區財政部門配合同級人大開展預決算審查、政府債務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深化財會監督與巡察監督、紀檢監察、審計監督貫通協調,健全信息溝通、線索移送、協同監督和成果共享機制,實現“1+1>2”的監督效應。(市財政局??牛曉英)
肅南縣打造游客服務“暖心線”護航全域旅游發展。??一是堅持“接訴即辦”,構建高效響應機制。聚焦游客需求,以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為載體,充分發揮其樞紐作用,構建高效的訴求響應和跨部門協調聯動機制,為游客提供從咨詢、求助到投訴處理的“全鏈條”服務支持。建立即時轉派機制,訴求接收后第一時間精準轉交至相關責任單位,持續壓縮辦理時間,全程跟蹤督辦,實現“單單有回音、件件有反饋”的閉環管理,切實提升游客滿意度。截至目前,熱線已累計受理涉及旅游方面的工單218件,辦結率達100%,有效化解各類旅游服務“急難愁盼”問題,確保旅游市場平穩有序。二是強化智慧賦能,提升源頭治理水平。著眼提升服務前瞻性和精準度,積極運用智慧化手段加強源頭治理。系統梳理并動態更新旅游線路、景區信息、管理政策、消費價格等權威資訊,不斷充實12345知識庫,累計錄入涉旅信息70余條,為熱線話務員提供實時、準確的政策與信息支撐,使大量游客咨詢類問題在首次接聽時即可得到解答,有效降低工單轉辦數量,大幅提升熱線接通率和服務效率,減少了部分潛在糾紛。三是踐行全天候服務,筑牢無憂旅游防線。實行“7×24小時”不間斷服務模式,確保游客無論在何時何地遇到問題,只要撥打12345熱線,都能獲得及時、有效的回應與幫助,讓游客切身感受到政府的暖心服務,為肅南文旅從“網紅打卡地”向深度體驗的“消費目的地”跨越注入強勁動能。(肅南縣政府辦)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