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期
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11月11日
★ 我市強化數智賦能構建公共資源智慧交易體系
★ 臨澤縣以系統治理實現欠薪案件動態清零
★ 山丹縣織密三級流通網激活鄉村振興供給新引擎
我市強化數智賦能構建公共資源智慧交易體系。??一是加大改造力度。對照全省統一的電子信息系統技術標準、數據規范和平臺服務標準,加快市、縣“一網三平臺”信息系統和大數據分析、電子見證、電子檔案等子系統升級改造,進一步提升平臺規范化、標準化水平。鏈接全省權益類電子交易系統,推動水權、林權、集體草原承包經營權等項目進場交易。二是優化營商環境。對辦理業務事項逐項排查,進場項目信息發布實行當日辦結;對重大項目、民生項目設立“綠色通道”,壓縮辦理時限;對政府投資項目投標保證金予以免收,電子保函費率降至2‰,移動CA實現全國互認,授予中小微企業合同占比達90%以上,招標計劃提前發布率均達100%。三是強化技術應用。拓展“全省一張網”成果應用,對接評標專家“云上簽章”系統,實現專家信息一次采集、重復使用。建立“卡位式+遠程異地”評標新模式,改建41個集約化獨立評標工位,推進全省遠程異地評標。優化中心網站AI“智能客服”,實現政策解讀、系統操作、文件下載等高頻問題智能響應、極速快辦?。四是深化綜合監管。組織開展工程建設招投標“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抽取項目125個,檢查發現問題7個并全部完成整改。推進信用評價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做到見證事項“一標一評價”。優化升級電子交易系統標書雷同性分析預警,年內向行業部門移送涉嫌圍標串標問題線索3起,受理答復轉辦信訪件6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王天嬌)
臨澤縣以系統治理實現欠薪案件動態清零。??一是健全長效監管機制。構建“互聯網+監管”“司法+勞動監察”聯動機制,實行重大欠薪舉報獎勵,形成協同治理格局。推行“月調度、季通報”工作制度,建立“電話、窗口、網站、APP、二維碼”五位一體維權體系,首創并發放“安全帽維權聯系卡”3000余張,實現維權服務一線覆蓋。加強“隴明公”監管平臺應用,錄入工程項目32個,平臺預警響應與覆蓋能力明顯增強。二是暢通多元維權渠道。綜合運用信訪、電話、網絡等多元受理途徑,保障勞動者便捷維權。嚴格執行“接訴即辦、跟蹤督辦、領導包辦、司法聯辦”機制,實現案件快速處理。累計辦結欠薪線索663件,實現線索動態清零,共為805名農民工追回工資320萬元。依法打擊惡意欠薪,移送刑事案件2起,公布重大違法案件1起,列入失信名單1例,形成有力震懾。三是化解勞動矛盾糾紛。常態化深入企業社區排查糾紛,落實“三到位一處理”原則,及時化解矛盾隱患。開辟農民工仲裁“綠色通道”,實現爭議“快立、快辦、快結”。通過優化程序、強化調解提升仲裁質效,處理勞動爭議122件,為126名勞動者爭取待遇補償489.66萬元,調解成功率95%,法定時效結案率100%。(臨澤縣政府辦??何亮亮)
山丹縣織密三級流通網激活鄉村振興供給新引擎。??一是靶向培育市場主體。重啟全資社有企業工貿公司,通過“1名負責人+10名專業人員”的團隊配置,開展日用百貨、農副日雜采購銷售等業務,填補縣域流通服務主體空白。推動成立山丹縣稷豐禾泰農業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目前企業廠房及銷售門店的裝修改造工作正有序推進,投用后將進一步完善縣域流通服務鏈條。二是重點攻堅基建項目。集中資源推進兩大重點項目建設,夯實流通服務物理基礎。完成集采集配中心1600平方米日用百貨庫房標準化改造,同步安裝192座重型貨架,提升倉儲容量與分揀效率;建成運營位奇鎮、城區伊和園供銷超市,總店正在進行裝修及貨架安裝工作。分兩期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示范園項目,一期工程計劃建成6300平方米的農資儲備配送中心,現已完成選址等前期工作;二期工程計劃建成3730平方米供銷社惠農服務中心,目前可研報告編制及評審工作已順利完成。三是創新服務運營模式。以數字化、場景化思維破解流通堵點,推動工業品下鄉與農產品進城雙向貫通。線上線下聯動拓寬銷售渠道,成功舉辦首屆“年貨節”,15天實現銷售額120萬元;開發“山丹供銷易購”APP小程序,聯動同城配送企業實現“1小時達”服務。搭建直播網絡平臺,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稷豐禾泰公司采用“縣級公司集中采購、基層社網點代銷”的聯動模式,強化與基層社的業務聯結,逐步形成覆蓋全縣的農資銷售與農業社會化服務“一張網”格局。(山丹縣政府辦??張鼎)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