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市農科院黨委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省委工作安排、市委工作要求,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立足全市“一屏三地”功能定位,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工作主線,以改善科研基礎為手段,以構建人才團隊為支撐,以完善體制機制為保障,強科技、促創新,拓展現代農業發展技術空間,加快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為打造全國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示范基地、創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培育全國現代種業發展高地、實現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一、持續強化理論武裝,推動黨的思想政治建設
1.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教育引導黨員干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等制度,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不折不扣將中央的決策部署、省委工作安排及市委工作要求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2.持續推動黨紀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堅持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常態化推進學紀知紀明紀守紀,建立經常性和集中性相結合的紀律教育機制,綜合發揮黨的紀律教育約束、保障激勵作用,持續推動黨紀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引導推動黨員、干部在遵規守紀前提下,勤奮工作、放手干事、銳意進取、積極作為,切實將黨紀學習教育成果持續轉化為新征程上推動全院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3.全面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經常性做好政治引領、價值引導,常態化開展思想教育,及時全面把握黨員干部思想動態,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夯實思想政治根基,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持續強化宣傳工作和輿論引領,廣泛開展形勢宣傳、典型宣傳,著力提振信心、凝聚力量、激發干勁。
4.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分析研判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年內開展專題學習和研究意識形態工作不少于2次。不斷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和管理,強化門戶網站、微信等陣地的管理,加強互聯網上黨員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的政治引領和思想引導,引導全院干部職工明辨是非,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決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錯誤言論。
二、不斷夯實黨建基礎,全面深化基層組織功能
5.提升黨的組織建設。以黨委自身建設帶動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聚焦“政治功能強、支部班子強、黨員隊伍強、作用發揮強”的標準,深入推進黨組織規范化建設,不斷加強黨支部班子建設、制度建設、黨員隊伍管理、黨員發展、組織生活、基礎保障等方面工作,進一步提升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水平,力爭完成1個黨支部標準化星級爭創。
6.強化黨員教育管理。嚴格落實“三會一課”、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等組織生活,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常態化開展黨員教育管理,不斷強化黨員干部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深化“單位創品牌、支部抓特色”活動,豐富凝練黨建品牌內涵,引導黨員干部亮身份、作承諾、當先鋒、樹形象,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帶動干部職工工作作風大轉變,工作質量大提升。規范發展黨員程序,不斷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年內發展黨員2名。
7.促進黨建與科研互融共進。聚焦自身業務特點,突出“應用”導向,從服務中心、服務產業、服務科研入手,不斷激發全院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努力打造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精通的科研工作隊伍,著力提升黨建工作效能,促進黨建與科研工作相互促進、深度融合。
8.加強和改進群團及統戰部工作。堅持黨建帶群建,抓好群團組織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工會、婦委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作用,建立職工書屋、文化活動室,組建文體活動隊伍,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 豐富干部職工文化生活。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相關精神,將統戰、民族宗教工作納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班子成員同黨外人士溝通聯系,鼓勵和引導民主黨派、黨外知識分子發揮專業優勢和智庫作用。
三、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9.持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嚴格落實黨委主體責任、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和班子成員“一崗雙責”,明確任務,靠實責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斷加強廉政文化建設,通過專題講座、座談會等形式講好革命文化“紅廉”故事、傳統文化“家廉”故事、機關文化“勤廉”故事,持續夯實廉潔基礎,弘揚廉潔文化,鞏固發展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10.馳而不息開展作風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委實施辦法,堅持糾“四風”樹新風,堅決整治“四風”問題。常態化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反思”活動,持續糾治“驕、怕、假、庸、懶、拖、浮”等問題,推動全院上下在學習上下苦功、在執行上鉚足勁、在效能上見真章。
11.不斷強化紀律教育。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立足單位性質、人員特點,量體裁衣,精準施策,讓咬耳扯袖、強化紀律約束常態化,幫助黨員干部增強“免疫力”、筑牢“防火墻”,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持續深化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開展經常性和集中性的紀律教育,把好關鍵環節、強化對“關鍵少數”的監督管理,使紀律教育貫穿干部成長全周期、融入組織管理全過程,推動全體職工自覺把鐵的紀律轉化為日常習慣和行動準繩,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四、不斷深化科技創新,著力提升科研能力與水平
12.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重點,結合科研單位工作實際,聚焦“一屏三地”功能定位,圍繞打造全國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先行基地、培育全國現代種業發展高地和拓展現代農業發展“六個空間”等重點工作,在做好基礎應用性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主動融入全市農業發展大局,積極參與區域農業發展規劃、優化農業產業布局等重點工作,探索科技賦能農業發展新路徑、新模式,加快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以全方位的服務助力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成立2個工作專班,全力配合市農業農村局做好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申報和全國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先行基地創建工作。編制發布全環節技術指導手冊,組建2個技術指導團隊派駐甘州、臨澤開展玉米制種全環節技術服務。結合建院70周年開展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創新發展論壇等系列活動。收集測土配方施肥相關資料,對全市536萬畝耕地開展土壤質量和種植結構調查,科學評估不同區域土壤地力,合理劃分區域,形成張掖市土壤地力評估報告,為市委市政府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參考。堅持以人才賦能種業高地建設,組建種業高地人才聯盟,構建“領軍專家+科研機構+企業+基地”的全鏈條人才支撐體系,協同攻關關鍵技術,為打造現代種業發展高地注入強勁動力。牽頭成立黃淮海夏玉米試驗八省聯盟科企創新聯合體,推薦3份以上表現優異的玉米新品系參加黃淮海玉米聯合體。
13.開展核心技術攻關。規劃布局玉米育種、土壤與節水、特色作物、有機蔬菜、糧油作物等功能板塊,建立智能農業管理系統,凸顯張掖最前沿研究方向,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打造張掖市智慧農業科研示范基地。聚焦2.55 萬畝有機農產品(蔬菜、中藥材)基地,全過程提供技術服務,開展有機蔬菜、中藥材新品種研發和土壤生態修復與肥力提升、病蟲害綠色防治、有機農產品品質調控等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依托已建成的節水技術研究平臺,進一步優化灌溉試驗梯度,精準調控灌溉比例,開展“小麥、玉米等作物灌溉規模閾值模型”構建、節水增產協同提升、灌溉制度優化等集成研究。針對玉米制種基地連續30年連作不倒茬引起的耕地地力下降、病蟲害加劇等問題,開展連作障礙機理機制、水肥高效利用、土壤次生鹽漬化等研究,集成示范土壤連作障礙消減技術。聚焦單倍體、分子標記等前沿科技育種技術,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玉米新品種3個以上。
14.持續改善科研條件。圍繞現代種業、寒旱農業、有機農業、智慧農業等方面提升軟硬件條件,持續抓好科研團隊建設,實現“機構專責、人員專業”。突出“專、精、深”,建設特色鮮明的專業團隊、特長明顯的專家隊伍,培養1-2個有影響力的科研團隊。積極與省農科院對接,對現有種質資源貯藏室進行改造提升,力爭將種質資源貯藏室打造成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的省級種質資源庫。
15.不斷深化科研改革。持續探索科研創新工作機制,廣泛開展學習交流,積極借鑒省內外市州農科院發展經驗,落實關于科研院所改革政策,破解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問題和難點。根據區域發展需求和科技前沿方向,開展內設機構優化調整和專業方向調整,持續激發創新服務活力。突出農業科技工作的“應用”導向,為科研人員松綁放權,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解決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
????16.加強科研項目建設。持續加強院地、院校、院企合作,注重將農業科研工作與市場導向、產業發展方向、企業與農戶技術需求相結合,圍繞種現代寒旱特色農業、鹽堿地治理、節水農業等重點領域選題突破,組建工作專班,認真謀劃科研項目,精準對接爭取項目,高質量完成落實項目,年內新申請項目20項以上,力爭4—5個項目通過評審立項。全年實施科研項目30項以上,建立科研成果轉化基地5萬畝以上。
五、強化多元保障,形成高質量發展長效機制
17.不斷強化人才培養。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選拔使用干部,提升領導干部領導水平和綜合素質。強化專業人才培養,做好“引育用管”文章,讓引進人才盡快融入本地發展做出成績。邀請高端專家開展科研論壇、學術交流,有計劃地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等進行中短期學習進修,提高專業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積極投入農業科研工作。加大關心關愛力度,配套激勵措施,實行“傳幫帶”,確保科研水平穩定提升、專業團隊后繼有人、年輕干部健康成長。
18.加強制度建設與執行。堅持問題導向,切實把項目實施、平臺建設、科研創新、干部選用、財務監督、科研管理過程中的問題與構建長效機制緊密結合起來,制定完善各項制度,把工作過程中形成的思想成果、制度成果和作風成果,源源不斷轉化為干事創業、攻堅克難的動力源泉。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有令必行,嚴抓執行、狠促落實,不斷提升制度的執行力、約束力。嚴格落實主動創安主動創穩,
19.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加大對內設機構及個人工作績效考核結果運用,嚴格將考核結果與內設機構、個人評先評優、崗位認定、職稱評審和干部選拔任用相結合,獎優罰劣,優勝劣汰。完善職稱評聘相關制度,加大參與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的權重,充分調動專業技術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20.統籌做好各項保障。強化法治建設,依法治院,縱深推進主動創安主動創穩,認真落實平安張掖建設、法治張掖建設任務,有效防范化解矛盾糾紛。持續加強保密管理,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產,扎實做好基地保障、后勤管理,為全院科研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